二战前日本从美国进口废钢铁等战略物资,那么日本是靠出口哪些东西来平衡进口的呢
日本进入明治维新后,国家很快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民经济规模扩大,财政收入增加。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
贸易规模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出口贸易合计为6100余万日元,八十年代末增长为13600余万日元,到1906年达到八亿日元以上。1911年更增加到九亿六千余万日元。
贸易对象主要是英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日本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印度进口棉花,东南亚进口大米。从英美进口重工业产品和半成品,比如轮船,机车,铁制品,石油等。
而卖出产品对象主要是中国和美国。卖给中国棉纱,出口美国生丝。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主要是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加工后高价卖给中国,赚取差价。而对美国主要是出口生丝。
是中国人的血汗养活了日本,使得日本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而中国资本主义崛起后,由于利益冲突,最终爆发了中日战争。
一战时期,日本大力发展矿业、海运业和造船业来平衡进口产品的财政支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美国出口丝绸是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 1929 年、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因此日本出口美国的丝绸减少了 90 %。美方不需要丝绸这类奢侈品,而日本种植的大豆作为美国的刚需,美国本土的农民也能完成种植作业。
除了丝绸之外,大米也是一个重要产品。因为关税的飙升,日本在本土和东北三省种植的大米就都囤积在了国内。
西方禁运石油和钢铁后,日本维持经济的手段便不再依靠和平时期的国际贸易了。
二战反攻标志
二战中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的三大战役。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二.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在这场战役中,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
三.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是同盟国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美军阵亡3300人,日军伤亡2.5万人。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在太平洋战区中盟军对日军1次重大战略上联合兵种作战的胜利。日本人在太平洋已经达到了其征战的高峰和瓜达尔卡纳尔标志着盟国从防卫作战过渡至战略性进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