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知此恨年年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你知道它的真正意思吗
这句诗从字面上看,是指家境不好,夫妻的痛苦烦忧之事比一般人家要多。这与唐代诗人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雷同。它出自《遣悲怀三首》中的第二首。是专门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这时韦氏已去世2年,元稹早已“纳妾安氏”。据说他还狂热地追求过表妹崔莺莺无果而终,而被认为是始乱终弃的证据。写的《崔莺莺传》,也成了自证其黑的把柄。正因这一传一诗,世人才认识了元稹这个诗人。

尽管世人说他滥情,心口不一。但怀念发妻韦氏的诗作还是真切感人的。这诗一连三首前后贯通,把当初清贫凄苦,艰难度日的寒微时光完整再现。韦氏与他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共渡难关。遗憾的是她已仙逝2年,不能与之共享荣华富贵了。万爱千恩成追忆,回天乏术怎补偿?
诗句信手拈来,朴实无华。如之一首中的“……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字里行间都是不堪回首的岁月。元稹思念及此,心在滴血,肝肠寸断。由于此诗情真意切,广受好评。清代《唐诗三百首》的作者孙洙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著名的大学问家陈寅恪先生说“……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矣?”

元稹悼念韦氏的诗作,不在少数。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道出了爱的极致。成爱情经典名言流传千古,被广泛引用。可见诗人对原配韦氏的爱还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这个韦氏出身权贵豪门,屈尊下嫁给大她4岁的元稹,且忠贞不二。贤惠善良,甘愿奉献。就连同时期的文学家韩愈都作祭文对她加以颂赞,可见韦氏自有高风亮节,被元稹痴情深爱的道理。真情换真心,真爱长存天地间。元稹是感恩念旧的,对韦氏的爱是天地可鉴,诗文为证。人无完人,不必苛责。纵有污点,也是瑕不掩瑜。
备注①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
②韦丛字茂之,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太子少保韦夏卿的 *** ,20岁嫁于元稹,7年后去逝。
③泥:此处当作说软语(讲好话)求人。

出自元稹《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翻译】1、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