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秦国一共7代明君,为何《大秦帝国》却只拍四部
谢谢邀请
这出于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七代明君是从秦孝公开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加上秦始皇。那为何《大秦帝国》只拍了四部呢,主要是跟两方面有关系,时间,还有对秦国的贡献和历史的影响。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停止战争,开始与民休息,发布求贤令,让六国的名仕都来归附。特别是公孙鞅的到来,实行变法废黜贵族的世袭制,奖励农桑,鼓励军工,让秦国的国力迅速的强大起来。战胜魏国夺回来河西之地。也让本来处于奔溃边缘的秦国,又有机会进入战国七雄。这个时期就是历史的拐点,让历史有了转折。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用张仪的外交,拆迁了公孙衍的连横之策;用司马错攻取巴蜀之地,让秦国的版图增加了一半,也解决了秦国的大后方,更给秦国解决了给养。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武王在位时也是开疆扩土,却因为寿命有限,没能做更多的事情。虽然也是一代明君,却输在了时间上。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正因为时间长才会做更多的事情。收复义渠,解决了秦国东出的后顾之忧,重用范睢,实行远交近的长远策略为大秦的发展谋划出战略方向。用白起南平楚国的鄢鄞,攻取韩国的上党,战长平让秦国再无对手,灭掉周国让历史进入新的时代。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因为父亲在位时间太长,让他继位3天就死了,根本就发生不了什么。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沿用了爷爷秦昭襄王的政策,却也因为时间不长来不及做太多的事情。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在历代秦人的努力下,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了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时间才是只写四部的真正原因。
秦国六世七君代代奋争,终于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大业,七位国君为何只拍四部呢?原因如下:秦献公、秦孝公算是秦国掘起的初期阶段,重点在于变法,可以合拍一部,也就是《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秦惠文王承前启后,连横斗六国,此阶段以外交斗争为主,军争为辅,且秦国由公国变成了王国,故单拍一部《大秦帝国.纵横》;秦武王、秦昭襄王兄弟俩以军争为主,外交为辅,且秦武王当国王时间不长,秦昭襄王当国王的时间特别长,故合拍一部《大秦帝国.崛起》;秦孝文王当了三天国王、秦庄襄王当了三年国王,均为守成之君,没有什么建树,秦王政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故三王合拍一部大秦帝国.天下》。秦王政统一天下后,很快就病死了,接着就是大秦二世而亡,太过悲剧,故不再拍了。因此《大秦帝国》系列小说共六部,电视剧共四部。
西方文明对应中国的朝代
1、春秋战国时代对应波斯帝国,希腊诸城邦,马其顿帝国,早期罗马。
2、秦对应罗马共和国。
3、西汉对应帕提亚,希腊地中海沿岸诸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4、东汉对应罗马帝国和帕提亚/萨珊波斯。
5、三国西晋对应东西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
6、东晋十六国对应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
7、南北朝和隋朝对应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
8、隋唐对应加洛林王朝(法)。
9、宋朝对应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国雏形)及欧洲现代诸国的雏形。
10、元朝对应拜占庭帝国,蒙古诸汗国,欧洲现代诸国雏形。
文艺复兴: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
大明王朝建立于1386,亡于1644。所以对应中国是明朝和清初。
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是明朝。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更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明朝(1368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发表评论